九游娱乐·(NineGame Sports)官方网站

服务热线:400-123-4567

kykg开元官网成品油消费达峰炼业如何破局

时间:2025-04-17 06:03:01 文章作者:小编 点击:

  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和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冲击,2023年我国成品油消费已达峰,石油消费渐进峰值平台期,预计2027年前后达到7.9亿~8亿吨峰值。

  新时期、新阶段,炼业发展面临石油消费达峰和“双碳”目标约束两大环境变化。石油消费达峰后,我国炼油规模是否会快速下降?炼油发展定位是否发生变化?本版专题为您解读。

  本版文字、图表由 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市场营销研究所 乞孟迪 柯晓明 提供

  •从“规模化kykg开元官网、一体化”转为更加突出“竞争力、高端化、数智化、绿色化”高质量发展。

  •凭借低成本、绿色化、高技术含量的产品,持续加强全球化业务布局,服务和融入国际、国内双循环大格局。

  2024年,国内石油实际消费量比上年降低2%~3%,是近20年来第二次出现石油消费下降(上一次是2022年疫情原因导致)。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房地产仍处于深度调整的探底期,国内大循环不畅拖累制造业与工业领域供需失衡,有效需求依然不足,对经济增长的支撑边际作用减弱。二是汽车工业发展进入增长后期阶段,汽车保有量已超200辆/千人,保有量增速由2020年前的10%左右降为当前的3%~5%,其中燃油车保有量增速仅为2%。三是新能源和LNG(液化天然气)汽车迅猛发展,加速替代汽柴油。四是化工市场需求处在周期性底部,乙烯和PX(对二甲苯)装置开工率由高点时的95%以上分别下滑至87%和75%,导致化工用油需求不旺。

  当前到“十五五”期间,随着经济恢复、需求结构变化,国内石油消费将由小幅增长过渡到7.9亿~8亿吨的峰值平台期。一方面,新能源汽车开启对传统燃油车存量市场冲击,预计2025年燃油车保有量达峰,203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渗透率达70%,保有量占汽车比重超过30%;另一方面,“十五五”期间多套乙烯装置投产,拉动化工用油持续增长,抵消部分成品油消费下降。国内经济恢复程度、新能源汽车发展快慢及化工项目投产情况,决定了未来石油消费在一个平台期内上下波动。

  从出口来看,我国炼化装置竞争力居亚洲第一梯队,产品具备走出去优势。2030年前,东南亚、拉美和非洲地区成品油年缺口高达2.6亿吨,尤其是东南亚地区年缺口将净增1500万吨。面向东南亚和我国港澳市场,相较中东、北美、印度等地,我国具有地域优势;相较日韩新等国家,我国具有低成本优势。考虑到东南亚市场占成品油出口的四成左右,综合判断成品油出口规模有增至6000万吨~8000万吨/年的潜力。从化工品出口来看,全球产业链重构为我国出口带来机遇。制造业发展带动东南亚、南美等地区需求缺口增加,甚至美国也要大量进口塑料制品,2030年上述地区的化工品缺口将达6800万吨。初步判断我国化工品每年出口量可由目前的2000万吨左右增至3000万~4000万吨。

  石油需求达峰并不意味着产能规模将快速下降。考虑到满足国内外两个市场需求和油转化产品结构变化,估计未来5~10年,国内炼油规模将维持在10亿吨/年。

  炼业碳排放总量可控且占比不大。从原油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来看,炼油环节仅占比10%~15%。据测算,我国炼厂平均加工1吨原油排放二氧化碳约0.283吨,2024年炼油环节年碳排放总量约为2.3亿吨,仅占全社会110亿吨碳排放量的2%,若增加1亿吨原油加工量,仅影响全社会碳排放量0.3%。通过更新淘汰老旧设备,炼油装置综合能耗还有进一步下降空间。当前国内落后装置能耗为85千克标准油/吨,先进炼油装置综合能耗为52千克标准油/吨。其中,国有企业装置能耗、环保水平行业领先。2024年,中国石化炼油平均单因耗能7.56千克标准油/吨·因数,达到7.5千克标准油/吨·因数国家标杆水平的炼油产能占比为42.9%,提前两年达到国家要求的30%水平;第三代芳烃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能耗低至220千克标准油/吨PX。

  未来,我国炼油结构向减油增化调整有利于原油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强度下降。据测算,多产化工品炼厂的碳排放强度约为1.35吨二氧化碳/吨原料,仅为燃料型炼厂的50%、传统一体化炼厂的60%。同时,传统炼油积极转型,全产业链绿色化加快,生产过程绿色化加快,将打通由绿电生产绿氢用于炼化的工业化流程;生产产品绿色化,如镇海炼化的生物航煤工业化装置投产,产品全生命周期二氧化碳减排达50%以上;末端排放绿色化,如浙江石化以二氧化碳、环氧乙烷和甲醇生产碳酸二甲酯(DMC)的技术工业化,实现了部分二氧化碳末端治理。因此,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大前提下,控制好炼油规模布局、发展节奏、产品结构等,通过新旧产能置换,引导企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发展,更好服务国家战略。石化行业发展与实现“双碳”目标并不矛盾。

  当前kykg开元官网,炼业发展面临成品油消费达峰及“双碳”目标约束的新环境、新形势,发展逻辑由过去单一强调“规模化、一体化”,转为更加突出“竞争力、高端化、数智化、绿色化”高质量发展。我国炼化产业发展定位不仅立足于满足国内需求,更要凭借低成本、绿色化、高技术含量的产品,持续加强全球化业务布局,服务和融入国际、国内双循环大格局,持续拓展我国炼油产业的生存空间和提升国际竞争力。

  中长期炼油产业重点发展方向,一是统筹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能质量效率,大力推进基地产能建设、区域协同发展,以集约化、规模化、集中化提升资源、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产品生产成本,提高产业竞争力;二是用科技创新支撑转型发展,做好低成本“油转化”“油转特”技术研发,稳步推进可持续燃料产业发展,加快节能降耗革新性技术研发,突破高端材料、关键设备和核心部件技术瓶颈;三是加快数智化研发应用,推动过程控制、经营优化、AI决策、互联平台等方面突破和应用,赋能石化行业发展;四是发挥国企技术优势,加快绿色转型。中小型炼厂加快向科技型、特色型转型发展,做精做特,满足区域市场和细分领域需求。

  •政府加强对炼油规模统筹优化布局,重点打造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石化集群。

  •从产品出海到产能出海,适度增加成品油出口配额数量,为炼油转型升级实现“以空间换时间”kykg开元官网。

  石油消费达峰后,炼油规模需要保持一定韧性和灵活性,不宜出现较快下降。从国内市场来看,2027~2028年国内石油消费将达到8亿吨左右峰值,2035年回落至7亿吨左右。从国际市场看,未来我国成品油出口潜力可达每年6000万~8000万吨,化工品出口潜力达每年3000万~4000万吨,同时考虑炼油开工率处于80%左右的合理范围,中长期我国炼油规模控制在9亿~10亿吨/年是合适的,2035年前至少需要保持在9亿吨/年以上才能满足国内需求及最低的成品油出口需求(占国内成品油消费的10%~15%)。

  建议政府加强对炼油规模统筹优化布局。依托国家石化产业基地和现有骨干石化企业,引导新建炼化项目纳入产业园区规划,通过发挥集群、集聚效应,重点打造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石化集群,提升炼油产业竞争力。企业项目申报需要将市场保供、油气储备、先进能效指标、税收环保可控作为必要条件,通过逐步抬高新建装置标准,引导行业高质量发展。

  加强对市场主体税收、排放、能耗、安全监管,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一是加快建立信息化的监管体系,充分利用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手段,探索从炼油企业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进行全流程实时数据监控,从产能较大的企业试点,并逐步推广。二是加大对加油站销售终端的监管力度,充分借助大数据监管手段,推广税控云平台建设,从省级层面统一监管系统建设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路线,实现对加油机作弊的有效监管。持续规范变名、变票、票据回流等行为。三是在成品油市场环境得到净化后,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至终端,可增强消费税的调节导向与约束功能。同时配套将成品油消费税改为中央地方共享税,调动地方对消费税监管的积极性。四是完善纳税信用体系建设,加快信用立法,建立全面科学的纳税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加大对违法经营、偷逃税款等失信行为的联合惩戒力度。

  未来几年是我国炼油结构调整、转型发展阵痛期,成品油出口可有效缓解结构调整压力,以出口空间换转型时间。从产品出海到产能出海,是当前石化企业破解效益下滑和发展瓶颈的必然选择,有助于企业抓住市场机遇和探寻新的增长点,有利于增强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紧密合作,有利于共享成熟先进的国产炼化技术,帮助促进当地经济和产业发展,推动共同繁荣。充分利用“一带一路”、中非合作机会,加强政府间合作,强化重点区域能源合作,稳固海外石油供应渠道。积极争取财税、金融、保险等政策支持,加快推动中国标准的国际化认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鼓励加强全球化业务布局。建议适度增加成品油出口配额数量,为炼油转型升级实现“以空间换时间”,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kykg开元体育官网kykg开元体育官网


【产品推荐】